跨界的思考:從醫生到律師,從扁鵲到李大律
來源:北京電子商務律師網
作者:北京電子商務律師網
時間:2020-02-05
跨界的思考:從醫生到律師,從扁鵲到李大律
李廣興律師
平行的輪回是一個公眾微信平臺,里面有個吳白丁,寫了好多關于跨界的思考,我很認同,同時也在嘗試著跨界的思考。今天又聽到有人在說律師就是打官司的,這可能是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包括一部分領導的普遍認識,好一點兒的跟古代的訟師聯系到一起,差一點兒的跟古代的訟棍聯系到一起??缮頌槁蓭煹奈?,在北京執業多年,真心感受到律師這個職業真不只是“打官司”的。幾年前我在一個企業管理培訓的課上聽到了一個關于醫生好壞及定位的故事,用來作為管理風險的一個寓言故事,今天我覺得十分有必要用這個關于醫生的故事來改變一下人們對律師的認識。
我國古代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個神級大腕醫生叫扁鵲,傳說有一次他給魏文公治好病后,魏文公要送他一塊“天下第一神醫”的牌匾,扁鵲醫生拒收,魏文公很詫異,問其究竟,扁鵲答到,我的醫術不及我的大哥和二哥,不敢受此牌匾,魏文公更詫異了,你還有大哥和二哥,而且都是醫生,我怎么沒有聽說過他們醫術高明啊。扁鵲解釋道:我大哥是保健醫生,他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是門診醫生,他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是住院部醫生,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作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通常人們提到醫生,第一個反應就是治病的,沒病絕對不去找醫生,如果沒病去找醫生了,可能會被其他人看做精神有問題了。但通過上面的故事不難看出,其實醫生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醫生還可以預防疾病,而且醫術高低的評價標準,從有利于患者的角度來看,預防疾病的確要優于治療疾病。所以,醫生不只是治病的,有病找醫生真不如沒病時找醫生。尤其在當前“病不起,開個處方上千起”的“以藥養醫”的醫療環境下,醫生預防疾病的作用價值真的要優于治療,但遺憾的是,多數人對醫生的認識還只是治病的,沒病不找醫生。
無獨有偶,律師這個職業在人們認識中跟醫生差不多,多數人還是認為律師只是打官司的,沒有官司就不找律師。律師其他作用尚沒有被大多數人意識到。
以我個人身處北京市朝陽區,這樣一個有著“全國律師看北京,北京律師看朝陽”傳說的環境下,從業十多年的職業感悟,律師這個職業能給人們帶來三重效用。一是挽回損失;二是預防風險;三是創造利潤。
律師為當事人挽回損失主要體現在訴訟業務中,為當事人打贏官司自然能挽回損失這是顯而易見的,但這只是單一的;當當事人遇到重大危機時,往往不是某一個單個訴訟案件敗訴所承擔的經濟損失那么簡單,這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將是面對危機提出全面的分析及解決方案,這項工作不能能夠幫助當事人清醒的看清形勢,理性的做出決定,其挽回的損失也將是綜合的,不僅會有直接的,也會有間接的。
律師預防法律風險效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法律風險管理工作中,這一點,在企業中應用比較廣泛,并且已經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企業的認同,目前律師法律風險管理工作已經開始向政府以及其他社會機構滲透,保健醫生的作用已經開始被人們認識的同時,律師預防法律風險的作用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
律師能夠創造利潤這一效用,目前還尚沒有被大多數人們認同。利潤一般都是在企業經營這個角度提到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律師提供的是法律服務,屬于第三產業,根本不能創造價值,如何創造利潤呢?這個問題認識起來其實跟簡單,利潤是怎么來的?是通過一個簡單公示算出來的,那就是利潤=收入-支出。收入不變,支出減少了,利潤自然就能增加。而支出的減少,無論是成本的減少,還是費用的減少,律師的法律服務工作都能夠做到,比如,通過為企業建立集中采購制度,完善招投標制度,都可以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當然在支出不變的情況下,擴大收入也同樣可以增加利潤。對于企業而言,擴大收入的方法中有好多都離不開律師的工作,如企業市場發展中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等,甚至有許多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是律師通過靈活運用法律規定創造出來的,尤其在法律規定密集區的金融領域,多數金融產品都是律師設計的。
事實證明,醫生不只是治病,也能讓人不得??;律師不只是打官司,還能預防官司,還能創造利潤。真心希望人們,至少是認識李大律的朋友們能夠改變律師就是打官司的認識,別等有了官司再找律師,平時交一個律師朋友,再找一個保健醫生的朋友,那你就萬事無憂了。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國際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